遵义:三线记忆再绽芳华
每座城市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当看到那些隐匿于喧闹城市角落里鳞次栉比的红砖厂房,锈迹斑斑的工业“老物件”,郁郁葱葱的梧桐小道,以及斑驳的砖墙和一张张复古海报,在开往20世纪60年代的火车汽笛声中,你是否和我一样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火热的三线建设也在遵义工业发展史、城市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穿梭往来的人们刻录下关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
如今,位于汇川区温州路和新蒲新区羊叉路的1964文化创意园和3536文化创意园通过文旅赋能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为遵义“老三线”工业遗产“代表”,当旧厂房变身新地标,“三线青春”再次绽放芳华。
建馆存史 留住时光
夏夜的傍晚,1964文化创意园内依旧生机勃勃,历史与现代的光影在这里交汇,斑驳的红墙与斑斓的彩绘交相辉映,老厂房再次被赋予新功能,成为创意碰撞的潮流街区,钢筋铁骨和烟火生活在这里相融,随处可见遛娃的市民、打卡的游客、弹唱的青年,漫步其中,尽情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1964文化创意园以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原址为主体,集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文化休闲旅游、创意办公、文化艺术交流等为一体。如今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红砖厂房依旧保存完好,机床转动的隆隆回响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尽管三线建设已成为“过去式”,但文化的传承依旧是“现在进行时”。
据遵义一九六四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韩思成介绍,2012年5月,长征集团公司..班子..提出了利用三线建设遗址——长征电器十二厂建设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的设想。2013年全市两会上,一份《关于建设遵义三线博物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议》提案,引起了政协委员的热议。2014年6月,遵义市政府正式批准建设三线文化创意园,并以三线建设起始年“1964”命名。对许多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三线建设的人而言,这一数字不仅承载着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记忆,更是对三线建设历史..的保护和传承。
在韩思成看来,回忆并非沉重的事物,1964文化创意园在保留三线建设历史的基础上,也应该是时尚与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因此,在规划之初,园区便围绕“创意、时尚、休闲、怀旧”主要定位,划分为文化创意区、三线建设博物馆、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等多个区域。人们可以到三线建设博物馆,去见证三线人的光荣与梦想;亦可以漫步1964美术馆,感受艺术的熏陶,发现不一样的美好;或者打卡各式小店,解锁美食、读书品茗,享受生活;也能带着孩子到这里打球、运动、玩耍,感受亲子时光……
“园区内,除了梧桐树大酒店是新建的,其他所有建筑都是原址原貌,并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保护与翻新。”韩思成表示,岁月沉淀下的旧厂房充满了历史底蕴,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尽可能保留原始风貌,..程度留住这段记忆。“我们还在园区栽种了70余株上海市市花玉兰花,纪念那些来自上海的三线建设者。”韩思成说。
步入3670平方米的高大厂房,这里是遵义市三线建设博物馆,“退休”的“红旗二号地空导弹”“立式钻床”“剪板机”“弓锯床”等老工业物件被珍藏于此,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时代的光泽,无声的展品背后,浓缩了三线建设峥嵘岁月,也留住了人们的念想和情感。
“看到这些老物件和旧照片,当年的生产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从东北支援三线建设而来,他生在遵义、长在遵义,也曾为三线建设奉献过火热的青春,这个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过去,更让年轻一代通过这段历史了解祖辈、父辈的故事,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2023年1964文化创意园成为贵州..、遵义..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前来园区参加公益文化、公益讲座、公益培训的游客市民越来越多。韩思成表示,今年下半年,他们还将进一步对三线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军旅融合展示馆进行提档升级,增强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能有焕然一新的体验,让更多青少年都能去主动了解三线建设这段历史。“我们还将进一步展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公益性为主导,围绕‘三线+党建’‘三线+旅游’‘三线+研学’等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有特色、有品位、有内容、有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更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韩思成说。
重塑筋骨 与城相融
除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这几年,文创产业的春风也吹到了藏在新蒲新区新蒲街道羊叉路的三线老厂区。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输入“羊叉路”“芳华里”“3536”等词条,便能跟随分享者的镜头穿过岁月的长河,走进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工业遗存。
代号为3536的国营洪江机械配件厂是三线建设在遵义的典型代表之一,1968年由上海标准件公司和上海橡胶工业公司援建。
在这里,2000余株梧桐树高大挺拔,露天影院、斑驳红墙、连排厂房、大礼堂、老式家属楼等都保留着20世纪60年代的味道,微风拂过,树影婆娑,浓厚的工业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闭上眼便仿佛回到过去,而工业风与文艺范的混搭,也深受时下年轻人的喜爱。
“00后”大学生小邹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热衷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打卡,在抖音上看到3536的推荐后,她便邀约朋友到这里来了一场City Walk。“这里的梧桐小道很漂亮,旧厂房也充满历史感,很出片,我打算等到了秋天再来拍点照片。”小邹说。
“3536老厂区是遵义工业辉煌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三线建设者的担当和情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新蒲新区文旅局党组成员曾子慧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废弃的3536厂区重现芳华,并在保护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尽显魅力。
“在3536厂区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对厂房和场地进行..梳理评估,对需要保护的厂房和场地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同时要求投资方维持其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曾子慧表示,新蒲新区依托原3536厂址,通过引进广州睿捷弘晟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三线文化旅游为主题,打造的“芳华里dream city”项目是集三线文化展示、军事拓展训练、特色休闲购物、康养度假、餐饮住宿、商务接待等业态和功能为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
据芳华里企划部经理冯黎介绍,该项目占地300亩,在原3536厂址上改扩建,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旨在打造遵义市..代表性的城市旅游名片、文化创业孵化基地和休闲娱乐商业综合体,目前到园区进行意向登记的不..遵义本地的商户,还有从贵阳、重庆、成都等地过来的商户。“眼下项目整体水电管网的改造已基本完成,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景观亮化打造工作,力争尽早实现园区整体开业。”冯黎说。
冯黎告诉记者,尽管还未正式营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业态进驻,前来打卡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每到节假日,这里便人潮涌动,烟火气十足。去年国庆期间,园区开展了“重返1968”大型国庆开放活动,并组织老照片摄影展、后备箱集市、猫鼠游戏等人气活动,活动前三天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与此同时,还有超过100家名优小吃、潮玩复古商家入驻园区国庆集市,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秋日打卡羊叉路芳华里”一度冲上地区热搜,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让园区呈现出别样的烟火气。
老厂区带着独特的文化记忆退出历史舞台,但文旅却赋予它们新生命。“未来,我们还将举办更多展览、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途径,展示三线企业发展成果和三线人精神风貌,提高公众对三线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打好三线文旅融合牌,助力新蒲城市IP的打造。”曾子慧说。
无论是“1964”还是“3536”,在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的浪潮中,它们身上所镌刻的“老三线”工业时代痕迹和文化记忆都被植入了新的文化基因属性,留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房通过创新功能、拓展业态等手段,从沉睡中苏醒、重生,而一代人的青春与奋斗也深入城市肌理,在新时空下得以延续。
也许只有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实现工业遗址与城市的和谐共生,留住城市人文脉络,才能更好地让遵义的工业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我们的城市才会更有思想与辨识度,从而使记忆永存,芳华再绽。